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揭秘中国陆基巡航导弹研发艰辛历程(图)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1月12日 20: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揭秘中国陆基巡航导弹研发艰辛历程(图)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新网北京11月12日电(刘一丹 刘 铭 刘华英) 一腔热血铸长剑,几经磨难。巡航梦,殚精竭虑,卧薪尝胆。英雄无悔英雄志,神剑有情神剑寒。何须问、克千难万险,日夜盼。壮三军,偿心愿;展雄风,阅兵场!惊天地、雄踞山川海疆。百发百中打得赢,百战百胜强中强。倚天剑、能劈波斩浪,射天狼!

  引 子

  ——“中国人自己的”,自己的梦要靠自己去描绘,自己的梦要靠自己去实现,这是航天人对“中国梦”的独特诠释。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

  “战斧”巡航导弹首次亮相:超低空飞行、隐身突防、“点穴式”精确打击、千里奔袭,斩首破敌……一时间,震惊全球!

  “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巡航导弹!”

  但是,搞巡航弹,谈何容易?!

  强大的人力、物力需求,巨大的技术落差。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讲,简直是白日梦!

  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坚决表态:“这种导弹我们一定要搞。”随即,一支由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为牵头研制单位的“国家队”悄然集结,巡航导弹研制大门紧急开启。

  “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就是拼了命也要上!”巡航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刘院士带着他的团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逐梦之旅……

  十几年后的天安门广场上,身披迷彩战衣的陆基巡航导弹惊艳亮相,中国一举成为继美、俄之后拥有自己的巡航导弹的国家,令世界震惊。

  跟每一位经历过那段难忘岁月的人一样,坐在阅兵观礼台上的刘院士心潮翻涌。这一刻已期待太久,“中国人自己的”!这简单的六个字,他们追逐了太久;从无到有,中国巡航导弹武器研制的蓝图,他们描绘了太久……

  绘 梦

  ——“中国也要有自己的巡航弹!”承载着航天人“放飞神剑,收获和平”的强军梦,他们启航了。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随着美苏着手研制巡航导弹,中国航天人就已开始了对相关前沿技术的跟踪和研究,巡航梦已在心中悄然孕育。

  “中国也要有自己的巡航导弹”,这无疑是一声嘹亮的集结号,国家需求与三院型号发展高度契合,这一号令让航天人心中的巡航梦瞬间点燃,吹散了众多的质疑!

  盛夏的北京,中国巡航导弹研制思路逐渐清晰。

  说干就干!干就要干成、干好!

  三院借鉴飞航导弹研制的经验,大胆创新,科学预测未来武器装备发展趋势,以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为突破口,提出了一套瞄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预研方案。

  全新的型号,技术新、难度大,可继承的太少,可借鉴的更少,只剩下自主创新一条路!由于技术封锁,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三院组建了一支数百人的研制团队,其中30岁左右的年轻人就占了三分之二,经验奇缺。新的技术,新的队伍,搞怎样的巡航导弹?怎样搞成自己的巡航导弹?仅靠三院的力量太过单薄,必须全国大协作,成立国家队。

  一支由航空、航天、航海、电子、测绘、遥感、材料等多个领域的近百家单位、数十所大专院校共同参与的研制团队迅速组建。按照钱学森系统工程理论及方法,由三院牵头,其余单位分工协作,向着共同的目标联合攻关、共同进发!

  于是,一场全国大协作展开了。总体联合论证组、专题攻关组、核心专业研究师队伍纷纷成立,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加强巡航导弹预先研究。

  先有“机”后有“弹”是巡航导弹研制的基本要求,这里的“机”是指某小型发动机。时任发动机分系统研究所负责人的老张说:“这些关键技术只能靠自己,要搞巡航导弹,我们就必须尽一切努力把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

  可这又谈何容易!

  要知道,早些年在论证这种发动机时,国内有关部门已经给出过明确的结论:花10个亿,搞10年也不敢保证一定能搞成。

  航天人说:我们就要啃硬骨头,狠下心来,一定要搞成!

  应研制需要,发动机研究所专门成立了该型发动机总体研究室。没有过多经验借鉴,单纯依赖外界专家行不通,他们就狠下心来“自己解决难题”。面对极有限的外文参考资料,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捧起字典从语言开始学。

  发动机都是“试”出来的。经过不断分析、试验,萌发了大量“基于科学试验验证后的创新”,10余项关键指标先后被攻克,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这种发动机的国家,为研制巡航导弹扫清了关键障碍。

  惯导系统研制也是一路坎坷。

  当时的惯导技术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研制需要,要在短时间内拿出产品,绘制图纸是第一步。今天的计算机绘图软件已经足够强大,然而,面对当时的数量奇缺的“286”电脑,研究室罗主任选择了手绘的方式完成图纸绘制。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第一套原理样机很快诞生了。

  设计师小徐回忆,最忙的时候,大家在实验室连续奋战了4个通宵,实在累了困了就躺在冰冷硌人的实验桌上睡会儿。后来,为应对经常性的通宵夜战,就买了一些折叠式行军床。此后,行军床就成了研制队伍的一件“标准配置”,一直保持至今。

  此后,惯导系统研制工作一鼓作气,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使我国巡航导弹用惯导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总体和分系统多项关键技术相继突破,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中国的巡航梦,鸣响了汽笛。

【编辑:王浩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