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农民“进城招工” 人才流动能否实现“农城对接”? (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23日 16:0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只会种地不会卖”制约发展

  最近几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产出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为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目前注册登记量在两万个左右,带动农户约100万户,占全省农村总户数的25%左右。然而农民“只会种地不懂推销”的现实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城市市场的无缝对接。

  “用农民的话讲,我能把地种好就算本事了,哪有能力出去卖大米。”张建军表示,产品和客户终端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否在城市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条件。

  产品叫得响,市场销路广,才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应市场化需要。“在如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现实情况下,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我们只会种地,不能把产品推销出去,那么一切努力都是零。”

  “我们的终端市场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推销人员需要长期出差在外,既要负责新产品的推广,又要负责维护市场,搜集客户的反馈信息。”张建军认为,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不了解市场,更不懂推销。此外,农民欠缺必要的社会经验和人脉关系,难以对终端客户进行有效维护。

  因此,“进城招工”成为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共同选择。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