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间资本“出海”正当时 海外投资期待加速度

2012年07月27日 10:27 来源:半月谈网 参与互动(0)

  在德国法兰克福一家投资促进会的负责人罗百韬看来,近两年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欧洲的投资增速让人意外。“去年欧债危机开始蔓延,但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项目数首次位居第一,就连专门接收中国孩子的幼儿园也纷纷开办起来。”

  作为“新36条”的又一配套细则,包括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在内的十三部委近日联合发文,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境外投资、融资,为民企“出海”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支持民企“走出去”的“超级意见”

  在部分业界人士和研究者看来,这份名为《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近年来相关部门对民企“走出去”表示支持的一次集中表态。

  从发文单位来看,这份“实施意见”的分量便可见一斑。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外交部、外管局、工信部,以及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直接或间接关系到境外投资的十多个部门,齐齐位列这份“红头文件”之中。

  《意见》中说,当前我国正处于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次下发意见的初衷,是为贯彻落实“新36条”,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中的重要作用,引导民营企业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推进形成我国民间资本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推动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又好又快发展”。

  从具体内容来看,《意见》包括大力加强对民企境外投资的宏观指导,完善民企境外投资的财税、金融保险、通关等多项支持政策,简化和规范对民企境外投资的管理,做好民企境外投资的服务保障,以及加强风险防范、保障境外人员和资产安全等方面,为民企“出海”提供多方面的保障。

  “支持民企‘走出去’的政策文件,近些年下发了不少,但这么多部委同时发文还是头一回。”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说,这显示出政府支持的决心和力度。

  不过也有学者和企业家表示,《意见》面面俱到,但实施效果究竟如何目前还很难预测。“希望能落到实处,不要雷声一直响,不见雨点下。”浙江绍兴的一位民营企业家说。

  危机中的“整合突围路”

  在部分民营企业家看来,新出炉的这份“实施意见”至少表明政府已经注意到民企走向海外的意义。“走出去”并购优质资产、拓展生存空间,规避强势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成为民企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在外需疲软的态势下,这显得尤为迫切。

  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历来看,2008年的金融危机可以看做是一道分水岭。此前实施境外投资的企业多为大型央企、国企,但在全球经济状况普遍堪忧,海外部分优质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急需有人接盘的情形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企嗅到了其中的机会。

  以民营经济大省浙江为例,作为对外投资的重要指标之一,“并购”近年来发展迅速。2008年,浙江民营企业以并购方式实现的境外投资项目仅有5个,并购项目的中方投资额为5800多万美元;从2009年到2011年,浙江民企海外并购项目数逐年增长,分别为20个、43个和45个。

  不容乐观的进出口形势无疑让民企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二季度以来出现小幅回暖,但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仅增长8%,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近18个百分点。

  在订单少、利润薄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开始直面国际市场,争夺利润空间。山东新华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华说,过去新华锦一个出厂价60美元的假发产品,到国外批发商手里是200美元,卖给消费者成了1000美元,钱都让老外赚走了。2009年公司在美国并购了一家营销公司,中间环节的差价都拿回来了。

  另一些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整合提升。从事纺织印染等行业的浙江富丽达集团出资2.5亿美元收购加拿大纽西尔公司,为的是进入上游产业链,稳定原料渠道,提高整个集团的盈利能力;吉利集团以18亿美元的价格并购沃尔沃轿车100%股权和知识产权,成为中国第一家跨国车企,并在并购一周年时让沃尔沃摆脱了此前连续四年销量下滑的阴影,成为民企成功跨国并购的典型案例。

  浙江省商务厅外经处处长张曙明说,并购让一些民营企业在危机中冲出了一条加速升级之路。民企境外投资正在从单一的新设方式向增资、并购等多元化方式转变,对外承包工程等也日趋活跃,这表明民企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在逐步提高。

  好政策关键在落实

  在研究者看来,民企境外投资带来的拉动效应不言而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先海说:“民企境外投资更注重效益,更遵循市场规律,对外贸进出口的实际拉动意义更大。”

  但民企“走出去”还面临一些困难。一方面,多数民企缺乏国际化经营决策能力,有时盲目“抄底”,并购后运作不良;另一方面,尽管疲弱的国际市场给中国民企带来诸多机遇,但眼下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巨额并购面临融资难等问题,也给民企带来了困扰。

  随着近两年海外并购持续升温,“盲目抢便宜”的担忧从未停歇。科尔尼(上海)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全球合伙人孙健说,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仍然需要积累经验:不能抱着捡便宜的心态,光凭直觉办事;不能因为并购机会找上了门,还没准备好,就仓促上阵。有些民企对于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差异重视不够,“水土不服”常常导致运营堪忧。

  张汉东认为,从“实施意见”的内容来看,相关部门显然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但如何引导民企同时又不因行政力量介入而淡化市场导向,这需要进一步研究。

  另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是,中国民企通过“走出去”规避贸易摩擦的路子正在遇阻。自2010年对中国鞋革制品征收高额反倾销关税之后,今年7月初,巴西又发起新一轮反倾销,对中国出口的鞋材、半成品也要征收高额关税,引发外贸行业关注。

  “针对中国制造的反倾销越来越频繁,但作为规模较大的新兴市场,巴西发起的这一轮反倾销值得警惕。”浙江省商务厅公平贸易局局长张勇说,“有的企业虽在境外设厂,但仍需从国内进口鞋材,这样一来,这种规避贸易摩擦的方法也不灵了。”

  “为应对新形势带来的挑战,必须支持民企更大胆地‘走出去’。这次的实施意见给人很大期待,但是最关键的还在落实。”张汉东说。(《半月谈》2012年第14期,记者 张遥)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