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民间资本“出海”正当时 海外投资期待加速度(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7月27日 10:27 来源:半月谈网 参与互动(0)

  海外投资期待加速度

  最新消息显示,温州、上海、天津的个人境外直投方案已在国务院静候批准,有望同时获批试点,这意味着,温州民间资金将很快拿到合法的“出海”通行证。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近日首次出台专门鼓励支持民企境外投资的综合性文件,为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些无疑将为温商海外投资加快速度。

  温企“走出去”热情高涨,但与之相矛盾的却是障碍重重的投资通道。记者采访了多家走出去的温商,他们几乎发出了同样的心声,走出去可谓一路坎坷:境外投资核准程序复杂,外汇额度审批困难,金融支持力度不足,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潜伏”于地下的个人境外投资

  ——个人通过非规范渠道获取外汇在境外进行投资的行为一直存在

  ——民间资金大多数以各种方式曲线出境

  “我们只希望可以给个人境外直投一个合法的地位。”一位在越南投资的温商说,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可谓尝尽辛酸。十年前到越南开厂,但由于不允许个人直接投资,只能在国内挂靠了一家不在自己名下的公司。“由于越南的生意发展得好,还一度出现境外实体企业规模2000多万美金,国内母公司的注册资本却只有几百万美金这样的畸形倒挂。”这位温商说,但他只能选择游走在法律边缘。

  若以企业为主体向海外投资,境外投资核准程序复杂,外汇额度审批困难,一般来说,企业海外投资的审核流程需要3个月至半年不等,在项目成功率上也面临着风险。

  温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陈健表示,在海外投资的温商数量远远大于登记在案的数字,个人通过非规范渠道获取外汇在境外进行投资的行为一直存在。

  由于个人购汇额度有限,民间资金大多数以各种方式曲线出境。一种在香港特区、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注册贸易类壳公司,以进出口贸易为由结汇,实现大流量资金出境;而小流量的资金则通过地下钱庄运作;也有的通过在国外的亲戚,用对方的钱投资,再把国内的钱汇给亲戚。

  万一当地投资环境恶化,国内的法律又没有明确,投资全部要打水漂,风险很大。“与其让这些资金游离于境外投资管理之外,扰乱正常的外汇管理秩序,不如建立规范化的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渠道。”陈健说。

  融资难拖慢“走出去”步伐

  ——境内银行在外设立分支机构有限

  ——境外投资形成的资产、土地等又无法向国内银行抵押贷款

  记者了解到,在境外发展的民营企业投资不是靠自有资金,就是银行借贷,但获得的银行融资支持有限。

  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最常见的为“内保外贷”,即由境内银行出具担保证明,向境内银行的境外分支机构贷款,适用于在境内有全资母公司的境外企业。但境内银行在外设立分支机构有限。很多企业“走出去”投资的地方,并没有境内银行的分支机构可以办理贷款。据了解,中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有五百余家,而其他商业银行海外机构仍是少数。

  一位在非洲做皮鞋的温商跟记者抱怨道,国内金融机构在非洲的分支机构很少,开办的业务主要集中在资金结算方面,融资贷款无法满足。而非洲本地银行业不健全,贷款成本高昂。而境外投资形成的资产、土地等又无法向国内银行抵押贷款,导致工厂资金流动困难。融资无门的情况下,一位温商只能从越南国有银行贷款,单单利率损失就达六百多万元。

  其次是全球统一授信方式,根据企业跨境发展的需求,凭借境内银行的海外机构网络,为企业境内外分支机构提供整体性融资方案,适用于国际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而温州市“走出去”企业大多为中小民营企业,极少有企业能通过审核。

  同时,境内企业在国内争取贷款,再向国外公司放款。境外放款要逐笔申请,逐笔获得额度。这种方式较麻烦,企业比较少采用。另外,项目融资、银团贷款等融资产品则一般用于交通、石化、电信、发电设施、城市供水等大型基础建设项目。

  记者从温州市几家商业银行了解到,目前银行为温州市企业办理的境外融资方式主要为内保外贷, “境外融资牵涉到政策,外汇管制使得融资产品有限。”银行业内人士称。当记者问起海外投资的办理笔数时,大多数银行以“数量不多”为由拒绝提供。

  对于企业抱怨的门槛高,银行也有无奈之言,温州市一家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经理说,温州企业“走出去”普遍规模不大,产业结构层次低,也存在不少企业把银行贷款另作他用,风险无法控制。

  “一些企业好的项目,由于无法融资,进展缓慢。”陈健说。为此,一些境外温商发出了建立专门为境外机构融资、担保机构的声音,利用民资走出去。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