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推进“粮安工程”建设 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4)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6月15日 11: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采用物联网、快速检验等技术,开发和配置相应的设施设备,以覆盖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粮油流通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及其子系统为支撑,制订粮油及产品流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规程行业标准,构建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相衔接的粮油流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粮油流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结合应急供应体系和成品粮批发市场等建设,基本实现“放心粮油”网点质量安全追溯全覆盖。建设一批粮油流通质量安全追溯点,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充分发挥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作用,实现对粮油收购、储藏、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粮油质量检验监测,从源头上确保各环节粮油质量安全。加强粮食企业诚信体系、信息征集、评价体系建设,所有粮食企业建立征信记录,褒扬诚信,惩戒失信,通过社会约束,规范粮食企业经营行为。

第四节 提升粮油质量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制订污染粮食干预性收购制度和粮食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建立产销区联动追溯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和应急处置体系。按照食品安全由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原则,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污染粮食的收购和处置工作。提升污染粮食处置能力和粮食质量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推进污染粮食无害化处理和合理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第六章 强化粮情监测预警

  整合现有粮食信息资源,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建成包括信息采集、警情分析、信息发布的粮情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和完善库存粮食识别代码制度,推进“智慧粮食”建设,增强国家调控市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一节 建设粮情信息采集平台

  完善粮情信息采集平台。依托国家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等基础设施,整合行业现有网络资源,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国家、省、市、县的信息采集点互联互通,建立国家粮情信息采集体系。实现信息在线填报、审核、汇总,规范粮情信息采集内容,完善粮食市场统计监测体系,优化粮情市场监测网点布局,加强对重点粮食品种、重点时段、重点环节和重点地区的监测。

  建立部门信息协作机制。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统计、交通运输、海关、科技、商务、气象、农发行等部门信息系统的衔接,构建涵盖种植、收购、储藏、运输、加工、消费、贸易、质量、政策等综合信息,促进信息公开,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第二节 构建粮情监测预警分析系统

  加强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分析。以粮食供需和市场价格监测为重点,加强动态信息监测和数据深入挖掘,建立以主要粮油品种为核心的国内国际粮食市场信息监测预测体系。科学分析粮油供求形势,开展中长期供求趋势预测工作,为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跟踪国际市场变化,重点强化世界农产品产量、贸易量、消费量、库存量、气象、现货、期货价格等信息采集分析能力,增强国际粮食市场话语权。

  健全警情层级评估确认机制。研究建立粮情预警模型,实现短期、中期和长期相结合,常规、热点与应急监测互补,国内和国际市场监测兼顾,增强监测预警的灵敏性、前瞻性和权威性。建立主要粮食品种专家会商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粮食价格指数,综合应用模型和专家分析系统,提高粮情监测预警分析能力。

第三节 推进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建设

  加快推进全国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实施大力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构建涵盖粮食基础信息、管理业务信息与流通信息的国家粮食安全数据资源,提升粮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服务能力。加强粮食收购、储存等监督检查,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推进各级储备粮及商品粮的粮食库存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应用,注重与现有体系衔接,建立库存粮食标识制度,实现库存实物信息化管理。推进粮食应急保供信息化管理,实现相关部门在应急指挥、储备调节、应急供应保障、公共信息发布等方面的业务协同。

第四节 提升行业信息服务水平

  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粮食信息发布渠道。满足生产者、消费者、流通企业及管理部门需求,涵盖粮食政策、市场价格、质量、供需等多层次的粮食信息产品,促进行业信息消费。合理运用专业化粮食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定期发布相关信息,正确引导市场预期,提升行业信息服务的影响力、权威性和覆盖面。

第七章 促进粮食节约减损

  深入推进节粮减损示范工程和专项行动,继续扩大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实施范围,大力推进粮油适度加工和副产物高效利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全民参与的全社会节粮减损行动长效机制。

  第一节 进一步减少农户储粮损失

  加大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实施力度,扩大实施规模和范围,加快推进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适应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需要,大力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组织等建设粮食烘干、储存设施设备,在试点基础上推广适合其规模化储存的小型钢板仓等及配套设备。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绿色环保储粮新技术、新装具的研发推广应用。继续做好《“十二五”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规划》的落实工作,鼓励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协助农户建设粮食储存设施。

第二节 推进粮食储运减损

  通过加强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消除露天存粮和“危仓老库”,推广绿色、高效、实用的仓储新技术,改善粮食储存设施条件,完成建设粮油仓储设施规划任务,明显降低粮食收储环节的损失。通过加强散粮运输、装卸设备及物流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加快推进粮食“四散化”,减少粮食运输环节的损失。

第三节 加强粮油加工节粮减损

  引导企业成品粮适度加工,鼓励开发全谷物等营养健康食品,明显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加快完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加工产能规模。淘汰一批工艺落后、食品安全和环保不达标、物耗能耗高的落后产能。加强粮油加工企业节粮减损技术改造,推广节粮节能降耗工艺技术和设备,明显提高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出品率。

  支持大型加工企业加强米糠、稻壳、碎米、玉米胚、麦胚等副产物高效利用,构建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综合利用全、带动能力强的现代粮油加工示范基地或集聚区,明显提升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其中米糠综合利用率争取达到近50%。

第四节 促进粮油科学健康消费

  强化粮油科学消费引导。充分利用世界粮食日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粮食科技活动周等平台和社会媒体,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爱粮节粮、反对浪费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普及全民粮油营养健康科学消费知识,组织开展爱粮节粮先进单位和示范家庭创建活动,以及粮食产后损失浪费调查,提高全社会爱粮节粮意识,并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爱粮节粮减损教育示范基地。依托现有粮食仓储、物流、加工大型龙头企业、粮食科研检测机构和高等院校,加快建设一批国家节粮减损宣传教育示范基地。面向学校和社会公众,科学设计爱粮节粮、营养健康、质量安全等互动体验活动,开发制作专题科普宣传片、宣传册以及模型等,搭建爱粮节粮科普资源信息平台,提升节粮减损宣传活动的保障能力。

第八章 投资来源及效益分析

  中央和地方政府给予投资及政策扶持,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作用,建立稳定的投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粮安工程”建设。

第一节 投资来源

  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把粮食仓储设施等建设列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之一,根据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和支出责任分别落实。确需中央投资支持的,结合中央投资安排的重点和原则统筹考虑,优先支持粮食主产区粮食仓储设施及跨区域粮食现代物流等重大项目。

  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要求和“粮安工程”的建设需要,地方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积极盘活粮食企业现有的土地和区位优势等存量资源,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

【编辑:陈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