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战史今日12月12日:西安事变(6) 查看下一页

2014年12月12日 10:40 来源:中国军网 参与互动(0)

  第二个发言的是周恩来。他提出中央要围绕防止日本变南京政府为傀儡政权这一中心而决定对国民党内各种政治派别的态度。他认为,要稳定争取黄埔系、CC派、元老派、欧美派,推动它们赞成西安事变,团结抗日。具体地说,争取林森(国民政府主席)、宋子文、孔祥熙(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部长)、孙科、冯玉祥,孤立何应钦;同时,深入发动群众,把西安变成抗日的中心;在抗日援绥的口号下联合阎锡山,联合刘湘,这是我们的两翼,再进一步联合桂系,以达成对华东的包围;东南7省是南京的势力,也要争取这股力量抗日。他还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不要与南京对立,但在实际上取领导作用。将来,西安以陪都形式出现,更为有利。我们党应该准备走上公开政治舞台,同时注意地下党的艰苦工作,发动群众运动。他认为蒋介石扣在张、杨手里,这事情的处理最终要看张、杨的态度,他对在西安建立政权中心和“除蒋”、“审蒋”没有公开表示态度。

  朱德发言较短,主张杀了蒋再讲其他。他提出中共在军事上的对策,即在军事上采取防御。博古也说:“要使群众的抗日运动开展,基本口号应宣布蒋介石罪恶,要求公审。”张国焘也力主审蒋、杀蒋。后来,他撰写回忆录,写到当时的情形:“我们这些中共中央负责人,没有一个想到西安事变可以和平解决;都觉得如果让蒋氏活下去,无异于养痈遗患。有的人主张经过人民公审,将这个反共刽子手杀了,以绝后患;有的人主张将他严密拘禁起来,作为人质,逼南京抗日,并形成西安的军事优势。”

  张闻天对于杀不杀蒋没有吭声。他在最后发言中,明确表示在政权问题上,“我们不采取与南京对立方针,不组织与南京对立方式。”更不主张“审蒋”、“除蒋”,反而强调要“尽量争取南京政府正统,联合非蒋系队伍。”他提出中共此时的策略是应把抗日作为最高旗帜,军事上采取防御,政治上采取进攻。他最后认为:“我们的方针:把局部的抗日统一战线,转到全国性的抗日统一战线。”

  由于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还没有完全取得一致,会议的总结也是矛盾的:又要反蒋又不正面反蒋;“在政府问题上,又要政府,又不要政府名义”。但会议的基调仍是“审蒋”、“除蒋”。当时持张闻天看法者寥寥无几,人们听到的多是“罢免蒋氏,交付国人裁判”、“建立西安政权中心”等主张。

  12月13日中午,毛泽东、周恩来向张学良发出贺电,祝贺西安事变一举成功,“元凶被逮,薄海同快”。并提醒张要将“重兵置于潼关、凤翔、平凉”,最紧急任务之一是“向全体官兵宣布蒋氏卖国残民罪状”。这一文电,把蒋介石称为“元凶”,“宣布蒋氏卖国残民罪状”,显而易见,也是要“审蒋”、“除蒋”。文电还回应张学良的要求,决定派周恩来前往西安,共商大计。周恩来在政治局会议上虽未公开赞同“审蒋”、“除蒋”,但在12日21时和13日中午与毛泽东联名发给张学良的电报,都是赞同“审蒋”、“除蒋”的。

  西安事变消息传到陕甘苏区后,根据地军民喜出望外,纷纷要求杀蒋。当时在保安中共中央机关工作的邓颖超,听到蒋介石被扣留后,“高兴地跑到院子里,和同志们一起,又唱又跳。她和许多同志一样,以为党中央一定主张杀掉蒋介石,替千千万万牺牲的烈士报仇,给中国革命搬掉最大一块绊脚石”。

  定边军民获悉西安事变消息,欣喜若狂,马上在大庙里召开群众大会,由高岗主持,与会群众高呼:“枪毙蒋介石!”会后,定边工委书记李维汉与高岗等人致电党中央反映群众杀蒋的愿望。(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而远在莫斯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的王明,得知西安事变后兴奋异常,致电陕北中共中央,主张把蒋杀掉。此电被斯大林扣发。

  在议论如何处置蒋介石的同时,中共中央还迅速作出了策应西安的军事部署。12月12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团命令红军各部队准备随时南下与东北军、十七路军一起抗击中央军的进攻。14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鉴于东北军势孤力单,且内部不稳,极力主张红军主力南下与张、杨靠拢,“壮其胆而振其气”。15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国焘等15位红军将领就西安事变致电国民党政府,呼吁南京当局“自别于蒋氏”,“停止正在发动之内战,罢免蒋氏,交付国人裁判”。这一电报大致上反映13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初步方针,一直到12月18日以前,中共中央始终在坚持“罢免蒋介石,交付国人裁判”的口号。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