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宝特砖发明者黄谦智:垃圾撬动新产业(图)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6月19日 10:54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34岁的台湾建筑设计师黄谦智的兴趣是“收破烂”——用回收的PET塑料瓶重新制造瓶子。这些新生产的瓶子在层层堆叠后,摇身一变成了“砖头”,能建造出轻盈坚固的建筑,而且建造方便、造价低廉。这种新材料,被称为“宝特砖”。

  4月21日,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专题报道了全球范围内的工业领域正在经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认为宝特砖蕴含的高技术和奇思妙想,呈现了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在《经济学人》的编辑保罗·麦基里看来,这种新材料代表了新时代制造业的趋势,包含了无法共享的技术价值,具有极高的产品竞争力。类似的新材料、新技术能有效应对低成本生产商带来的冲击,并可能促使制造业搬回富裕国家。

  看来,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改变,即使从一个小小的塑料瓶上,也能够为人体认。在3R(减量、循环、再利用)的环保理念与高新技术的支持下,“收破烂”不再是回报率很低的体力劳动。

  宝特砖搭起9层高建筑

  由152万支常见的饮料瓶回收再制,墙体成本相当于正常建筑材料的四分之三

  黄谦智1978年生于中国台湾,11岁移居美国,18岁考入康奈尔大学念建筑系。2004年,他取得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回到台湾,在东海大学谋得一份建筑学讲师的工作。一年半后,一次偶然“偷听”到的谈话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有一次下课,我走在两个学生身后,听到他们在议论我。一个女生说:‘黄老师好像蛮厉害的。’另一个男同学回应说:‘他哪有厉害啊,他什么也没做过,而且讲的东西我都听不懂。’”黄谦智回忆。

  那时,黄谦智在课堂上传授的是“绿色永续能源”的理念,即把垃圾做成产品,这是他在哈佛大学时选择的研究课题。这一理念不同于主流的“低碳减排”,因为他很早就对“低碳减排”的可行性产生了质疑:“在美国,你随便去一家麦当劳吃饭,服务员给你纸巾时,都是一整叠一整叠的。欲望带来消费。只要欲望存在,就不可能真正减排。”

  学生们的议论和麦当劳赠送的整叠纸巾,都在无意中揭示了环保研究领域的一个尴尬现实:易说难行。绝大部分绿色理念都还停留在理论阶段,难以付诸实施。但28岁的黄谦智决心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缺。2006年5月,他辞去了教职,倾尽积蓄,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小智研发”。

  “小智研发”是黄谦智践行理念、成就梦想之地,但创业之初却举步维艰。没有可以参照的同类产品、没有现成的生产设备、没有销售网络,甚至得不到他人的支持。连父母都不相信他能成功——要将超前的环保理念转化为产品并实现盈利的公司,在世界上没有先例。他们对儿子说:“既然要开公司,你就要为自己负责,别来跟我们拿钱。”

  在诸多困难中,最艰难的莫过于资金枯竭,后来连午饭钱都成了问题。为此,黄谦智养成了翻找沙发的习惯:“不是说沙发缝里会有许多掉落的硬币吗?我就常常在车子的座位上、家里的沙发角到处找一块钱硬币。”

  当时,“小智研发”的主打产品名叫宝特砖。这一名称来自宝特瓶,即市面上常见的饮料瓶。各地的废弃饮料瓶通过废品收购渠道汇总到仓库,经过清洗、切碎、熔融加工后,变成了透明清洁的小塑料片。这些小塑料片就是制造宝特砖的材料。

  小塑料片在进入模具重新热加工后,变成了形似塑料管的“砖坯”。将“砖坯”放入另一个模具加工后,机器会在模具中通入气体,吹成宝特砖的雏形。这些宝特砖的折角处有精致的卡榫,卡榫相互扣住后,各个砖块之间会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

  这看上去并不困难,但需要相当的经验与技术才能完成。温度过低,无法把“砖坯”吹塑成想要的形状;温度过高,则会影响砖块的厚度与强度。当纸上的数学公式转入实践生产后,机器和材料都极大地限制了产品的性能。为了达到完美效果,工人们试了又试,模具的“试错”数目变成了一条陡峭的学习曲线。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