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钟点工救人重伤掀主雇关系思考:如何超越拼人品(3)

2012年11月20日 15:30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管理者说

  ● “说走就走,说涨价就涨价”已成为家政从业人员最令人诟病的行为。大量家政服务人员相聚时交流 “如何让雇主加工资”的经验已不是秘密,一些阿姨看准让雇主涨价的“节点”:在春节时提涨价,在雇主家人生病时提涨价,在雇主家宴请亲朋时提涨价。看似无理取闹、坐地要价,但这恰恰反映了这个群体的弱势和这个行业的不规范。

  ● 失管成为“双刃剑”,不仅全上海200多万个雇佣阿姨的家庭感到利益得不到保证,对阿姨来说,背后没有组织、缺乏社保、职业规划,也只好凭一己之力斗智斗勇地和雇主要价。

  ● 近年来农村人口数量不断萎缩,来沪从事家政人员的数量也呈下降趋势。但这几年恰恰又是上海的生育高峰及老龄化情况显现的时期,缺口由此凸显。市妇联已连续数年提交议案提案,呼吁关注家政从业人员现状,鼓励家政公司转向员工制。“他们是与市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人群,一扇扇雇主的家门,只有对她们是开启的。”

  “建立和谐的主雇关系,不仅需要家政人员综合素质好、有技能、会沟通,也需要雇主尊重他人的劳动,学会包容和引导。”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会长陈锡珠说,“而更为重要的是,尽快建立整个行业的规范。”

  在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的调研中,雇主对家政人员排在第一位的要求是真实身份,第二位是健康,第三位是技能。在上海的50万家政大军中,大约50%通过口口相传进入雇主家庭服务。而提供真实身份这个基本要求,竟还有为数不少的阿姨达不到。目前上海已经逐步建立了云家政数据库,覆盖各家政公司300多个门店。在这套公益系统中,输入家政人员的身份证号等相关信息,就可查询到此人的健康状况、培训资质等,以后还希望在此基础上增加信用评价、在线面试等功能,以最大程度增强雇主对家政人员的了解和信任。

  针对市民“吐槽”家里阿姨的种种不良行为,上海市妇联的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大量家政服务公司依旧是一台电话、一台电脑的中介机构,许多家政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说不出自己公司到底有多少名家政服务员,不同人的优缺点又在哪里,更谈不上对阿姨承担培训责任或管理职责。当主雇关系出现矛盾时,保姆是留是离,全凭其本人意愿,反之,一旦出现任何事故,保姆能否保护自己,亦全凭个人能力。这种失管成为“双刃剑”,“不仅全上海200多万个雇佣阿姨的家庭感到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证,同时,对阿姨来说,由于背后没有组织、缺乏社保、职业规划,因此只好凭一己之力斗智斗勇地和雇主要价。”

  如何让这活跃于城市中的50万家政大军纳入规范?各方面的尝试其实一直在进行:去年,《上海市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正式向社会推广,明确了家政机构、雇主、家政员三方权利义务,还特别设定了保险条款,由雇主、家政服务机构以及家政服务员选择购买。陈锡珠说,目前有几款专门针对家政人员的保险,雇主每年缴纳五六十元,一旦家政人员发生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情况,可获得数千元至十余万元的赔偿,“每年出现骨折等意外事故的人不少,可惜知晓、参保的不多。”

  在技能培训上,一位家政公司负责人表示,上岗前的简单、短期培训,“很难改变来自农村阿姨自身保有多年的生活习惯。只有通过专业化、学历化的培训,才能对保姆素质及技能有所改善”。目前,市妇联依托上海女子教育联盟和开放大学女子学院加强职业培训,推出家政专业的职后大专学历班,并借助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指导中心、妇女之家等,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这些天,何益红躺病床上就在念叨:“刚报名的家政服务培训班去不了了,真可惜……”

  “这几年,家政服务人员的缺口凸显。”协会负责人表示,家政入行门槛低,从业者往往是最弱势、最缺乏技能的妇女。而这一行业如果迟迟没有准入门槛、职业规划、晋级标准等,就无法吸引中高端素质的人才——如技校、中专、高职甚至大学生。

  作为家政行业的业务主管部门,市妇联已连续数年向市人大、政协提交议案提案,呼吁关注家政从业人员现状,通过财税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家政公司转向员工制。陈锡珠说:“很多人心中也有轻视情绪,认为家政从业人员就是保姆、佣人,是伺候人的,而非一个需要技术培训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但他们是与市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人群,一扇扇雇主的家门,只有对她们是开启的。善待她们、重视她们,就是善待自己。最美主雇关系,才有期可待。”(记者 沈轶伦 周楠)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