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北京官员回应“给每家发应急包”:关键要有意识(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10月11日 02: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解说:

  对于刚刚接触“家庭应急包”的北京市民来说,这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除了物品的配备,使用培训、应急演练等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市民:

  一些发达国家家庭都有,而我们这边不太普及。应该通过广播电视多辅导(民众)。

  解说:

  为此,北京市民政局表示,10月底,他们将开展社区居民演练培训活动,提高居民自救意识。

  董倩:

  当我们了解了这“家庭应急包”里面到底是什么内容,以及人们对这应急包的认识之后,我们看两个调查。第一个我们今天做的调查,你家里面有没有这个应急包,你看没有的绝大多数占到了七成以上。而有,而且很全的只有4%,还有一些人是有但是不太全。那么相比较于这么多人没有的是,有同样多,甚至更多80%的人表示,对于即将上市的“家庭应急包”我很感兴趣,也许会购买;只有不多的人选择,因为用不上,以后再说。

  那么面对这两个同样都比较多的数字,我们怎么去分析。接下去我们就连线这次推出“家庭应急包”的北京市民政局的李红兵副局长,李局长您怎么看待这两个数字,一方面有七成多的人家里面没有,另外一方面八成多的人表示想有,您怎么看?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 李红兵:

  我看了我是觉得,一个是责任很大,再一个是市场很大。

  董倩:

  两个大。另外一个很多人都觉得,为什么你们要在这样的一个时刻推出这个“家庭应急包”,是不是有可能北京最近要发生什么地质灾害,比如说是地震,有这样的考虑吗?

  李红兵:

  防范于未然而不是现扎耳朵眼,我觉得这是一个城市和每个市民的应有的意识,只有每个家庭和每个市民,他都有了这样的意识和能力,这个城市才是有韧性的。

  北京虽然在市区甚至到周边都有应急物资储备,但是这不够,因为我们都知道远水解不了近渴,很多地质灾害应该讲70%到90%的成功脱险的人,都是源于自救和互救。再一个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最佳的窗口第一时间,往往就是前面的几分钟,我们都知道火灾基本上是初期的五分钟左右是扑救的关键,前几分钟你的举手之劳的事,但是后几分钟以后你可能就大难临头,而且无能为力了。

  源于这个所以我们要提高每个城市的细胞,也就是每个家庭对灾害的应对能力,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应急包。

  董倩:

  另外刚才我们通过短片,另外我自己也刚才做了一个非常简短的介绍,就是现在北京市推出的应急包里面包含七项内容,但是也有人看了以后说,比如说像最重要的一些,有人认为手套、还有其他的一些包括应急的食物,并没有包含在内,未来会不会进一步的扩充?

  李红兵:

  当然一定要扩充和调整的,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城乡应该有区别;根据不同的风险源,河边防洪水、山间防滑坡、家庭防火等等,它应该都有不同的要求。我们的期望是每个市民自己拿着包,然后跟着自己的生活需要,跟着自己的这样一个风险的面对的情况,来发展其个性功能,在这个基础上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这样我们的防灾能力就提高了。

  董倩:

  好,谢谢李局长,稍候我们有更多的问题给您。那么具体这样的一个“家庭应急包”里面,还要加上一些什么样的内容,我们还会继续的扩充进去,这是以后的事。那么关键这样的一个应急包,给人们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醒,就是你的自救意识到底有多少。因为现在毕竟有这样的应急包在那提醒你。那么接下去我们就来关注,这个应急包怎样才能够走进更多的家庭。

  解说:

  一个小小的应急包裹,背后却是一个庞大的团队在做着各项支持。根据此次北京市所公布的信息,参与此次“家庭应急包”研制工作的,包括了23个单位和65名技术、法规、营销等方面的专家。

  电话采访

  北京中关村智慧减灾救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齐俊林:

  我们抽调的专家有一部分是北京市的,有一些是外地单位借调来的,所以他们来了之后加班加点,基本上吃住都在办公室里,这样历时将近是两个月,把65个产品的标准搞出来。现在65个标准是65万字左右,1550页这么一个规模。所以像搞这个标准,形成这么大的工作量,确实是难度很大。

  解说:

  目前在我国对于家庭应急物资并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家庭应急物资行业、企业、产品及规格多种多样,而相关标准也近千种之多,有的产品甚至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可参考。因此这次在组织生产这七个应急物品时,组织单位反复将市场产品进行比对、筛选、测定,最后选出最优质的产品作为企业标准予以生产。

  齐俊林:

  标准制定出来之后,下一步就是组织招标工作,在招标过程当中,参与咨询的有200多家(企业),然后参与投标的50多家(企业),中标的只有16家(企业)。因为我们在招标生产商、供应商,对它的资质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这样最后把符合我们要求的优质的企业中标,最后他们再给我们提供产品。

  解说:

  目前在市场上,类似的应急商品并不少见,但是种类繁多的背后,是质量的参差不齐。例如一款带有收音功能的手摇充电电筒,在购物网站上的价格有着几十元到几百元的差距。而此次,除了能让市民一次性“打包”购买外,这些救命的物品也有了一定的质量保证。

  齐俊林:

  这个原来是用的是活性炭,现在叫活性触媒产品,这个标识是40分钟,就是你戴上之后可以用40分钟。原来的那种活性炭的不行,那个就(能使用)几分钟,之后活性炭过滤不掉,对人的嗓子,呼吸系统造成损害了。这样时间很短,大概就5分钟左右。所以现在这个(产品)就改变了短时间的情况,增加了逃生时间。

  董倩:

  怎么去提升公众的这种自救的意识和能力,既是公民的私事,又是政府的责任,我们这回特别欣喜的看到北京市民政局能把这样的一个抽象的概念,变成了一个具体的急救包,让人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它的迫切程度。

  那么好,接下去我们当了解了急救包之后,就来关注一下民众对于这个急救包最关注的是什么。我们提供了几个选项,质量、数量、价格、寿命,我们可以看到超过九成的人绝大多数选择的是质量,其实非常可以理解,因为急救包是紧急的时候救人命的这样的一个东西,质量当然要最好的。

  那么接下去我们就来关注一下,一个急救包里面的这个东西,它的质量标准到底应该怎么去定下来,另外这个质量标准怎么去保证?接下去我们就连线在前期研究过程中,参与专家组论证的专家组组长,北师大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的副院长武建军。武院长您好,对于公众最关心的质量问题,你们怎么能够做到它有保障,质量就是最好的。

  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 武建军:

  是这样的,家庭物资、应急物资储备的质量,首先是一个要通过市场去购买的。从长远来看,市场竞争自然而然就会实现优胜劣汰,质量高的产品就生存下来了,劣质产品就会被淘汰。

  董倩:

  您认为这是可以通过市场来解决的。那么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调查看到,公众最关注质量问题,你们在前期的专家论证过程中,专家最关注的是什么问题?

  武建军:

  我们最关注的是首先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其实家庭物资储备本身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能够提高人们的意识,老百姓的意识。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储备物资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如何实现储备。家庭自身是一种,通过自己支付来储备,政府也可以来支付。但是目前这种状况光靠政府可能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这个量也非常的大。

  董倩:

  好的,武院长您说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就再连线一下北京市民政局的李红兵副局长,李局长刚才我们也说到了怎么得到这样的一个救济包的问题,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政府一个家庭发一个,有的观点认为就应该公民自己去买,您什么意见?有没有可能让政府一个家庭发一个?

【编辑:官志雄】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