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调查称聘任制成教师流动政策面临主要制度性困难(3)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8月27日 15:39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调查称聘任制成教师流动政策面临主要制度性困难(3)

  优先选择中上水平教师进行流动

  五成校长优先选择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或根据个人需求进行交流;仅一成校长优先派不胜任本校教学的教师进行交流

  在调查中发现,学校迫于流动指标压力,执行教师交流政策敷衍了事,“轮差不轮好,流下不流上,换人不交心”。优秀、特级教师不参加交流,好学校不参加交流;流入地学校既不接受业绩落后的教师参加交流,也不接受质量落后学校的教师参加交流;即使交流进来的教师,教学技能和管理能力也较差。调查发现,25.17%的校长优先选择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进行交流,其中农村校长比城市校长高9.88%;24.96%的校长根据个人需求进行交流,其中城市校长比农村校长高8.54%;17.42%的校长根据流入学校需要派出教师,其中城市校长比农村校长高4.81%;11.23%的校长优先派不胜任本校教学的教师进行交流,其中农村校长比城市校长高6.52%;11.55%的校长优先派超编学科教师进行交流;2.53%的校长优先选择不适应人际关系的教师进行交流;有2.64%和1.58%的校长选择新毕业教师和准备晋升的教师进行交流。

  校长对农村教师进城持不同看法

  六成校长对农村教师招考进城持支持态度,主张要给农村优秀教师发展机会

  目前我国整个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由于前几年农村民办教师转正,以及适龄儿童入学高峰已过,导致农村教师严重超编。而在城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城区学校快速扩张,又导致城区教师严重不足。所以有些区县通过农村教师招考的方式使其进城,以促进城乡教师结构的合理配置。校长们对农村教师进城如何看待呢?从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63.48%的校长对农村教师招考进城持支持态度,支持的原因主要是应给农村优秀教师发展的机会;35.12%的校长持反对态度,反对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农村学校缺乏优秀师资。他们认为,如果大批农村教师被招进城,师资力量原本薄弱的学校就会进一步“塌陷”。

  流动规模应当适度

  七成多校长认为应当建立全体教师和校长流动制度

  从教师流动规模看,有的地区尝试实施大规模流动,即全体学校教师轮岗交流。但较多人不看好这种做法,认为大规模教师流动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就目前现状而言,更多地区实施小规模教师流动。本调查显示,77.89%的校长认为教师流动不应当仅局限于小部分教师,其中,同意建立全体教师流动制度的校长占58.15%;完全同意建立全体教师流动制度的校长占17.87%;76.02%和74.88%的校长认为应当建立全体教师流动制度和全体校长流动制度,其中,同意建立全体校长流动制度的校长占60.38%,完全同意建立全体校长流动制度的校长占14.5%。

  需要淡化“单位人”身份

  不到一半的校长同意教师交流时人事关系与原校分离

  教师流动要深化改革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淡化教师身份管理与教师校籍,强化教师区域管理,使教师的流动不受所属学校的限制。多数地区教师流动人事关系不离开原校,也有的地区尝试把流出教师的人事关系彻底调到流入学校。

  调查发现,44.61%的校长同意教师交流时人事关系离开原校,东部地区同意的比例高于西部地区,城市校长同意的比例高于农村校长。其中,城市校长同意教师交流时人事关系离开原校的比例占46.69%,农村校长占43.98%;东部地区校长同意教师交流时人事关系离开原校的比例占49.05%;中、西部地区校长同意的比例分别占40.01%、43.98%。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