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调查称聘任制成教师流动政策面临主要制度性困难(5)

2012年08月27日 15:39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建议:因地制宜探索建立教师流动机制

  由以上调查可见,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第一阶段重点是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在硬件方面达到基本均衡;第二阶段的重点是实现师资配置基本均衡;第三阶段重点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使家长对家门口的学校满意。

  造成校际差距的关键是内涵,导致家长择校的根本是教师,只有优质师资均衡了,义务教育才能达到真正均衡。由政府和学校推动的教师流动是当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有的地方通过变动人事关系的方式让教师进行校际流动,有的通过集团化、结对帮扶等不变动人事关系的方式让教师在校际间交流。教师流动绝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要让适合的教师流动到适合的岗位,最终目的都是要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让好的学校越来越多,让离每个家庭更近的学校质量越来越好、好老师越来越多,从而从根本上缓解师资不均衡导致的择校难题。

  需要因地制宜探索建立教师流动机制。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教师流动的工作重点是支持薄弱学校,工作难点是流向农村学校,工作障碍是提高工作生活待遇,流动对象优先中上水平教师,流动形式是城乡互动、多元交流,流动规模每年在10%—20%,教师流动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不能削峰填谷。

  教师流动制不可能单兵突进,要真正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同步建立一整套配套政策,构建起轮岗流动的长效机制,把“单位人”变成“系统人”,把各项待遇区域内统一化,把流动目标清晰化,明确必须交流、可以交流、暂不交流的范围,通过骨干交流、自愿交流、市场交流、对口交流等多轮工作程序,最大范围兼顾老师和学校的多样诉求,对积极参加区内轮岗交流,并在轮岗交流期间工作突出、成绩显著的教师,在业务进修、评先评优、晋升提拔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这样才可能让流动渠道畅通,让教师乐于流动,才能让美好的愿景实现。

  本调查得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课题资助;课题由刘芳主持,武向荣执笔,曾天山修改。

  感谢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8个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校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