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揭秘一战中14万华工:曾遭英法军残忍虐待(图)(3)

2014年07月25日 14:55 来源:中国日报网 参与互动(0)

一战中的华工:中欧历史的交汇

中国前外交部长李肇星7月15日出席一战百年纪念活动,在法国滨海努瓦耶尔(Noyelles-sur-Mer)华工墓地凭吊曾在西线服役的华工(庹燕南/中国日报)

  历史的影响

  华工可能被人遗忘,但同样被遗忘的还有中国知识分子。很多学者表示,中国的参与阻止了一战中德国的胜利,但就政治而言,中国似乎一无所获。

  一战停战后,1919年签订《凡尔赛条约》,后又因《二十一条》,无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山东的命运传到了巴黎,引发一片愤慨。中国学生和活动人士聚集在了中国外交官所在的巴黎鲁特西亚酒店(the Hotel Lutetia)。

  在国内,对条约的不满情绪直接促使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学生运动,也是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政治运动。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华工与现代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纽带,就是在20世纪20年代与中国留法学生的联系。这些学生包括中国领袖周恩来和邓小平。

  登多文说华工对周邓二人产生何种影响尚不明确,这也是历史学家和学者正探讨的问题。

  登多文说:“周邓二人想必读到过华工的生活工作条件,因此华工肯定对二人产生了间接影响。”

  展望未来,登多文说,他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书籍、电视和展览以华工为主题,华工在一战中的地位也将引起更多关注。

  同时,重要书面和口头证据的发现也将帮助学术机构继续深入该主题。

  登多文说:“现如今,虽然一战华工引起了更普遍的关注,但想要完全了解历史还长路漫漫。”

  (信莲 原作者为中国日报驻伦敦记者刘小涵)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