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美媒为美军打赢战争支十招:别把一线军人惯坏了(3)

2014年11月03日 15:23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7.别把一线军人惯坏了

  看似没用、实则有重大关系的另一条经验教训是:不要让后勤推动战略。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留下了显著的后勤痕迹,建立了一系列戒备森严的“小美国”向军人供应从冰激凌到大屏幕电视机等各种日用品。这些“部队大院”的物资补给开销贵得惊人。2006年夏天两场军事行动开展时,美军中央司令部派出3000多辆卡车向各基地输送物资,另有2400辆卡车输送燃料,而这些车队都必须有武装部队或防务承包商沿途护卫。

  高级指挥官未必认真思考过后勤成本,他们或多或少是在机械性地运作。而各基地指挥官也会觉得新增几个福利设施,可以让手下过得更舒坦。这种念头虽值得赞扬,但在这个过程中,指挥官们不仅制造了补给线的薄弱环节,还使军人远离当地民众,而后者对平叛行动取得成功而言不可或缺。今后,五角大楼应当抵制住修建大型豪华基地的诱惑,除非这样做能实现战争目标。

  8.严格管束防务承包商

  另一条独特但至关重要的经验教训是,美国政府应当对防务承包商盯紧点。由于冷战结束后大裁军,美军没有足够兵力既控制阿富汗又兼顾伊拉克。因此,五角大楼严重依赖承包商承担从基地洗衣到保护车队等种种工作。虽然大多数雇员并不配备武器,但有很少一部分人(2013年底在阿富汗所占比例为16%)是配备武器的,他们招致了无数对其不端行为的申诉。承包商常常开着黑色装甲SUV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城镇横冲直撞,将民用车辆挤到路边,有时甚至向离自己太近的车开枪。最臭名昭著的是“黑水”公司,2007年,其员工在巴格达的尼苏尔广场打死了17人。

  虽然防务承包商通常能完成任务,有时还干得很出色,但对其职责的定义本身就是个难题。美国政府雇用他们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却不管结果如何。不同于军人,承包商为了获利可谓无法无天。

  这种放任做法的必然后果就是一系列不端行为损害了美国与当地人的关系。卡尔扎伊和伊拉克前总理马利基逐渐对承包商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扬言要将他们赶出去。

  为此,美国国会在2004年修订了法律,从而可以让美国的法院起诉本国承包商。然而迄今为止,只有12个人按照这些法律条文受到指控,包括与尼苏尔广场枪击事件有关的6名“黑水”安保人员。

  持续裁军意味着美军无法停止在未来冲突中依赖承包商,但其可对后者施加更好的控制。一个可供考虑的模式是美国指挥官对外国军队行使权力的方式。正如行动参与国的军队加入由美国领导的指挥框架,对待承包商也可以这样。今后,美国政府应当改变合同条款。为美国政府任何一个部门、包括国务院和国际开发署工作以及在有美军的战场开展活动的安保公司,都应当接受一名美国高级军官的作战控制,这名军官有权解除与相关合同并起诉其员工的罪行。

  9.学会与友军精诚合作

  第九条经验教训与军方所称的“共同操作性”有关。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一个重大成就是它改善了美军与外国军队的合作关系,并使自身不同兵种之间相互配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特种部队和正规军在彼此反感多年后也学会了并肩战斗。虽然问题并未彻底解决,但到2007年,特种部队在美国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略中取得了核心位置,他们与正规军的交往变得和谐了许多。美军与盟军的关系也有所改善,尽管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仍抱怨华盛顿总是不向他们透露最机密的情报。

  今后,正规军与文官、外国军队和特种部队必须一起训练,此举应当会有助于改善他们在战场上的关系。

  10.别总想着能速战速决

  最终,华盛顿必须明白,平叛和国家建设需要时间。在任何一场冲突中,华盛顿都要做出长远承诺,正如在科索沃,美国自1999年以来一直在那里派有驻军。否则,它在一开始就不应当插手。

  怀疑论者声称,三心二意的美国人不支持长期外派美军,因此开展大规模平叛行动是不切实际的。事实上,美国人对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表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耐心,正因为如此,美军的驻扎时间才超出所有人最初的想象。公众或许对这些战争并不热心,但美国国内也并没有像在越战期间那样发生大规模抗议。

  这些建议有的只需要采取相应政策,有的则需要对军队乃至美国政府的体制进行重大变革。这些都殊非易事。但若拒不听取这些经验教训,那么,美国的未来战争往好里说会以远远超出必要的代价获胜,往坏里说会彻底失败。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