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军报:某些有点权力的人屡屡做出让官兵寒心的事(4)

2015年06月17日 08:52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3、军事文化不仅是军队的文化

  《强军文化论》对军事文化展开了多层面的论述,但有一个问题尽管多处提到,却没有单独成篇来论述。那就是军事文化不仅是军队的文化,也是国家文化、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一个国家、社会、民族对国防和军队以及军人的认识和态度。

  我之所以补充说明这个问题,是因为从中外历史中看到,军事文化固然有它一定的独立性,但它是受国家文化、社会文化、民族文化所制约的。有什么样的国家文化、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军事文化。我们固然可以找到一个将领在其统领的部队中创造独特文化的例子,如“岳家军”和“戚家军”,但其部队文化与国家文化相悖时,迟早会被取缔,主将甚至会性命难保。岳飞被杀了,“岳家军”便不复存在;戚继光在消灭倭寇后主动解散了“戚家军”,要不是有张居正,也会被杀头。

  看国家文化、社会文化对军事文化的制约,对比唐、宋的军旅诗词,就会明显感觉到。唐代的军旅诗佳作频出,大多充满豪情壮志,而宋代军旅诗词较少,北宋尤少,且气象大不如唐。像唐人“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之类的诗句,宋人是绝对写不出来的。南宋留下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的名句,但细读全篇,读出的是一腔悲愤与无奈,而没有唐人的英武与自信。二者何以区别甚大?不是作家才气大小的问题,使然者,国家文化、社会文化不同也,军队和军人的地位不同也。唐有大国自信,宋却苟安成风。

  中国历史上被外敌打趴下的有宋、明、清,这三个朝代的经济总量当时在世界上独占鳌头,文化事业也是高度发达的。且不说别的,一幅《清明上河图》让多少人顶礼膜拜!在上海世博会上,进世博园综合馆看到的第一个场景就是《清明上河图》的三维动画,中外参观者赞不绝口,而我却“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一个残酷的事实是:这幅画问世不久,北宋就灭亡了!画中表现的是北宋首都开封的畸形繁荣(全国财富一半以上集中在开封),是苟安文化的产物。亡国在即,北宋君臣和首都的军民还在那里醉生梦死,岂不令人痛惜!宋是文化发达的王朝,也是军事孱弱的王朝。传说是宋真宗亲自写的《劝学诗》,公开鼓吹“书中自有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氛围,而军人地位下降到了最底层。从宋太宗伐辽的高粱河(今北京市内)之败开始,军队一直萎靡不振。澶渊之盟后,更是几乎逢战必败,靠割地输银来苟且偷安。这般窝囊,不是因为军队少,也不是因为武器差。恰恰相反,宋军从仁宗朝开始,军队在宋、辽、西夏三国中数量是最多的(禁军80余万,加上厢军共有100余万),武器也是最先进的。屡战屡败,败在军事文化上。宋朝实行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防军队甚于防外敌。士兵与罪犯一样,脸上刺字,谁都可以欺负。军事统帅不是文官就是宦官,武官只能当副职。武官也不争气,都是靠“拼爹”荫袭得官,虽也有以战功提干的规定,但指标很少,又基本被走了“后门”。整个北宋,真正从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将军只有狄青等寥寥数人,屈指可数。因朝廷重文抑武,社会崇文轻武,许多军官便挖空心思给自己“镀”上一层文“金”,混个“儒将”的名声,竞相结交文人,附庸风雅,吟算不上诗的诗,画称不上画的画,不以荒废武功为耻,而以能诗会画为荣。有些所谓儒将名气不小,却不能上阵杀敌。典型之一是仁宗时的“诗书将军”刘平,因能谈诗书,被提拔为马军副都指挥使(宋代禁军分殿前、马军、步军三司,此职即马军副司令),可在陕北带兵与西夏作战时,一无谋略,轻敌冒进,在三川口(今安塞东)遭敌伏击,全军覆没。明与宋一脉相承。万历(神宗年号)前期,改革家张居正说了一句著名的话:“古人言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今承平日久,武备废弛,文吏钳制弁员(军人),不啻奴隶。夫平日既不能养其精锐之气,临敌何以责其折冲之勇?”张居正的这段话,深刻地说明了国家文化、社会文化与军队建设的关系。

  郭凤海的《激扬勇士雄风》论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有些分析是很深刻的,特别是从出土竹简上的秦律看秦国的军事文化这一段写得相当精彩。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看,尚武文化从宋开始已被消磨殆尽,之后的史书常用“无事泰然,有事则慌”这句话来描写朝中君臣的苟安心态。“有事则慌”,是因为“无事泰然”。等到“国难思良将”时,往往是“思”也白“思”,因为“良将”平时已经被逆向淘汰了!剩下的多是一身铜臭的贪将,溜须拍马的佞将,唯唯诺诺的懦将,数典忘祖的叛将。所以,“国难思良将”的无奈不仅是军队的悲剧,更是国家、民族的悲剧,是重文抑武必然遭到的惩罚。我爱读史,每当读到一个朝代灭亡时,往往会满腔悲愤,但掩卷沉思,就会想起瑞士军事理论家约米尼的名言:“假使在一个国家里,那些牺牲生命、健康和财产去保卫祖国的勇士们,还不如那些包税者和交易所的生意人(亦译为大腹便便的商人)受到尊重,那么这个国家就一定是非常可悲的。”他还说,“一个政府,无论用什么借口轻视军队,总是要受到后人的谴责。”

  历史可以一页页翻过,但历史的文化病毒却会从棺材里爬出来。如不警惕,历史的悲剧不是不可能重演。

  战争年代,我军之所以能所向无敌,不仅因为指挥有方、将士英勇,更因为有军民一致、军政一致的法宝。在根据地,党内文化、军事文化、社会文化是一致的。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变富了,文化多元了,在和平的温柔乡里,有的人左手搂着孔方兄,右手牵着石榴裙,在情天欲海中沉醉太平,哪管什么强国梦、强军梦?某些有点权力的人还屡屡做出让部队官兵寒心的事来。1988年“3·14”赤瓜礁海战,海军南海舰队官兵从外敌手中收复了赤瓜礁等礁凯旋时,没有人欢迎,没有媒体报道。这种文化现象让人想起北宋名臣尹洙尝曰:“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习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我们应该坚信,在习主席“富国和强军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军队建设将会迎来一个最好时期,全面打造强军文化正当时也。

  (江永红)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