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日军为何凶残屠杀中国人? 武士道提倡"杀伐为荣"(6)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0月11日 08:02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道德相对主义与双重性格

  徐锦庚: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她的名著《菊花与刀》中写道:“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 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观感,但当别人对其行为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所征服。她的军队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如何理解日本人这种矛盾性格?

  陈明福:菊花是日本皇帝的家徽,刀则是武士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的书名形象地道出了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也指出其劣质性。

  在日本,善与恶、是与非都是相对的。对日本人来说,忠才是最重要的道德,为天皇尽忠是日本人最高道德,不论行为本身是对与错或善与恶。他们既可以是狼又可以是羊,对下级是狼,对上级是羊,对外是狼,对内是羊。道德取向摒弃了“仁”,崇尚“忠”,实际上是“愚忠”。

  这里,关于武士道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关系,确实有一种一脉相承的逻辑连带。日本独特的武士道精神和独特的道德土壤,确实有利于军国主义的滋生;而军国主义也巧妙地利用了武士道,利用其巨大的精神力量煽动国民对天皇的绝对效忠,煽动国民对外侵略。

  中国学者李冬君这么一种说法,颇为深刻:武士文化及其思维模式具有复杂多变、极端矛盾的特点,服膺强者藐视弱者,对主子、对强权,恭顺忠诚,可以切腹、集体自杀;对弱者则刀劈、枪刺,拿来做活体实验。若技不如人则会虚心求助,一旦自觉强大则侵略扩张。明治政府建立后,又将这种本来是封建领主为约束武士的行为而制订的道德规范沿用下来,在军队内部大力宣扬,训练出一支毫无人性的、嗜杀成性的军队。

  就以作为大和民族重要精神支柱的武士道来说,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说得中肯,它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信佛而又嗜杀,注重礼节而又野蛮残暴。它是一个日本体系,这既是日本的力量所在,也是日本的弱点。”

  残酷无情是日本人的天性。灌输这种思想的首先是家庭,其次是日本的教育制度。日本人是最重名誉、重面子的民族,但是,虐待、嘲弄和侮辱又是日本社会最常见、最重要的教育手段。在学校里,不仅教师随时随意惩罚学生,高年级学生也都有戏弄和虐待低年级学生的习惯。在军队中,这一切自然就更为极端。

  虐待狂与受虐待狂的性格结构,使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的意识形态具有了最强大的号召力。而一旦成为一种集团心理和社会行为,它的毁灭欲和破坏力还要增强千百倍。

  日军虐待俘虏在世界上的军队中是最严重的。据资料记载,在二战中,被德国法西斯军队关押的盟军俘虏的俘虏死亡率是1.4%,而被日军俘虏的盟军战俘死亡率高达10%—12%,即比德军高出七八倍。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