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2013年度中国银行业十大新闻(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1月08日 10:30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2.流动性出现异常波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承压

  2013年6月,随着外汇占款流入减少、大量理财产品集中到期、外汇市场与债券市场监管加强及外部美联储放出收缩流动性的信号,银行间资金面骤然绷紧。6月20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流动性异常波动引发市场恐慌。6月25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至此,货币市场利率开始回稳。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异常波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形势,不断提高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有效控制期限错配风险,防范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促进货币环境稳定;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在加强自身流动性管理的同时,还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央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10月11日,为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就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存贷比、流动性比例三项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作出明确规定,并提出了多维度的流动性风险监测分析框架及工具,规定了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方法、手段和程序,以期通过完善流动性监管,增强商业银行和整个银行体系应对流动性冲击的能力。

  专家点评:

  应当指出,流动性出现异常波动问题,是结构性问题,而非系统性问题。一方面,国内的M2指标很高,达到百万亿元以上,相当于全世界的1/3;而另一方面,社会的融资成本又很高。流动性出现异常波动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是信贷拉动模式下银行业务结构失衡及其背后的金融改革滞后、经济结构失衡问题。

  从微观层面来说,商业银行应当调整发展战略,充分意识到资金期限错配以及贷款对象单一化等问题的危害。在近几年来,一些银行逐渐发现,通过同业拆借以及买入返售往往可以以很低的成本从其他金融机构快速获得大量资金,再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这些资金可以在其他市场上获得更高的收益,只要合理安排到期资金计划,就可以无风险套取利差。但是,一旦遇上流动性趋紧,资金到期可能无法持续,这些银行就必须“不计成本地去融资”。

  另外,在贷款对象上,银行普遍存在“嫌贫爱富”的现象,大量资金沉淀在大型国企、地方性融资平台以及房地产企业等吸金区域,这些企业、平台一方面占用资金量大,另一方面融资成本又很低。而中小企业只能以较高的利率获得贷款,更有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因规模、抵押担保等问题而无法获得贷款。

  从宏观层面来看,金融监管当局的调控策略和手段仍需进一步多样化,调整结构,深化改革,以此更好地服务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宗旨。在顶层设计中,稳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辅之以存款保险制度以及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等相应配套制度。2013年7月20日央行发布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意味着贷款利率基本全部放开,下一步就是存款利率的上浮限制,按照“先长期后短期、先定期后活期”的原则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近期,作为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一大突破口,大额可转让同业存单的试推为未来存款利率市场化提供了参照,也意味着中国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点评专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