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盘点2011中国平凡英雄 “小人物”筑“道德高地”(12)

2011年12月20日 13: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盘点2011中国平凡英雄“小人物”筑“道德高地”(12)
资料图:抬车救人的路边民工 欧阳苏敏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小人物”登大舞台 唤起民众道德共鸣

  2011年,“最美”一词频频见诸媒体。除上述枚举,其实,这一年,还有很多很多“小人物”成为正义化身,他们用平凡义举践行真善美,他们的这些“小动作”也被中国迅速崛起并不断回归理性的网民“打捞”并“晾晒”。

  无论是吴菊萍,还是陈贤妹,还是那些被媒体报道出来的见义勇为者,他们在回忆自己的义举时,并没像媒体褒扬的那样,把自己的施救行为提到道德光辉的高度,而是更多的在用“本能”这样的的词汇来注解诠释。

  对此,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评论称,这些“最美”的平凡人物,他们怀着的是一颗颗赤子之心,在别人遭遇痛苦的时候,救人于危难,他们的行为,只是人性真善美的一种自然流露,在他们身上有着最朴素的感情,而我们大多数人心底都有这样一种出于良心的情感。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啸认为,“最美”人物如此受热捧,是人们对有道德的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甚至是一种敬仰。同时,更是人们内心的普遍的一种要求,正是因为这种要求,人们把这些英雄的妈妈、奶奶化为一种称号。

  王啸分析称,实事求是地说,今天中国社会的转型体现在各个方面,可能在道德领域更为突出,人们的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通过一些非常可爱的草根、老百姓身上的一些美好的行为,唤起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道德共鸣。这样的道德共鸣,在某一方面是对今天道德滑坡现象的不满。

  越草根,越感动。舆论认为,草根道德明星的出现,折射出民众强烈的道德饥渴感。也有观点认为,人与人之间这种举手之劳的相互扶助关爱,没必要被拔高到“感动社会”的高度。“最美XX”的泛滥只能说明社会道德标准和道德底线在逐渐退化和降低。

  对此,夏学銮表示,我们的社会是光明面和阴暗面并存、天使和魔鬼同在的社会,不是只是黑喑而没有光明、只有魔鬼而没有天使。草根道德明星的涌现,肯定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充实了社会光明面,让人与人之间看到可信任的感情,这样,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乐观。

  王啸也表示,世界本身就是鱼龙混杂的,不可能每天只发生美好的事情。因此,人们需要一种正常的心理去看待某些道德事件。

  夏学銮说,要弘扬中国社会道德的光明面,使这些“最美”草根的行为不再是孤立的、单个的个体行为,使其演变成一个有组织的、更加庞大的一种力量。但是,仅靠个体行为还不足以改变中国社会道德现状,最重要的,还是政府制度的行为。

  “我们并不认为制度是万能的,但是一个好的制度的确可以明确告诉人们你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哪些行为是得到肯定的,哪些行为是不被肯定,甚至是法律上被禁止的。所以在道德层面,最根本的是把公正、或者说正义,更进一步地体现出来。”王啸如是说。

  王啸认为,正派而正义的社会能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感受到进一步的安全、尊严、自由、合作,这些对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能提供一个制度的架构。没有这个制度的架构,每个人可能都是将自己的生活寄希望于一种偶然。但如果我们社会的运转只能寄希望于偶然事情的发生,这恰恰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这种资源的匮乏。

  “只有政府部门切合实际需要,有目的的进行道德重构、道德重建,才有可能拯救日益滑坡的社会道德。”夏学銮如是说。

  后记

  不管怎样评述,回到原点,我们不得不承认,“最美”人物温暖了中国,温暖了2011。“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2011中国平凡英雄,是英雄,更是凡人。

  与这些平凡英雄一样,我们都是小人物。生活的路上,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是平凡微渺的,但是我们每个人又都不是平庸卑微的,因为在这个急速奔跃的大时代中,我们都参与到了一个名叫“中国崛起”的雄伟工程中。然而“崛起”不仅仅是GDP数据和城市楼群的增速,更重要的“崛起”是“中国人”作为一个集体概念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灵魂高度。

  所以,感动与温暖之后,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构建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身体力行,需要把那些别人给予的温暖内化为每个公民自己的道德实践。

  最平凡的往往最有力量,岁末年终,当我们再次梳理起这些凡人义举的时候,感动,就像寒风瑟瑟的冬日里,那一缕缕温韵柔暖的阳光。然而,我们每一个国人须深知并谨记,我们不能仅仅止步于感动,哪怕是再小的善举,也是博大的爱心。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可能也包括你我在内的“小人物”,愿好人一生都平安。(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